关于组织申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年)项目培育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4-12-19 点击数:

各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以大赛为平台,聚焦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扎实推进我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备赛工作,以大赛为平台,聚焦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全面提升校区大学生参赛项目水平

现启动参赛培育项目的申报及后期专项指导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遴选要求

1)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学校在新文科、新农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服务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2)项目应具有明确的指导教师团队和项目团队成员。鼓励大创优秀项目,学科竞赛有较好成绩项目,有一定科研成果项目发表过高质量论文的项目积极申报。

3)项目应具有良好基础,具备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条件,明确对应赛道、组别、类型。具体要求可参照2024年参赛文件。

4)项目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具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和成果落地转化潜力,鼓励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5)已注册公司的创业团队、家族创业企业优先支持。

三、选拔程序

1.各教学单位组织申报(2024年12月20日2025年3月28日。各教学单位积极动员学生登录双创学院竞赛管理平台申报培育项目,网址:http://10.0.4.212/。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8人(含团队负责人)。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但负责人必须是本校学生。有意申报的项目负责人加入学科竞赛群。

2.培养单位初选(329418日)。各培养单位参照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相关要求,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评。

3.学校评审选拔(421516日)。学校组织专家对各培养单位推荐的项目进行评审,择优选拔重点培育项目。

学校通过专项训练营、邀请专家一对一指导等对重点项目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多方位、多角度的指导。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本项工作是我校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备赛工作重要内容,请各学院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广泛动员有潜质的学生申报项目,切实提升此项赛事的参与度。

(二)营造氛围。各学院要以此项大赛为契机,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要义,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推动“竞赛育人”走深走实。

(三)凝聚合力。各学院要建立联动机制,强化措施的精准有效性,切实推动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参与进来,对入选的培育项目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形成合力,为高水平参赛项目的打造和获得高层次奖项的突破做出努力。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4年12月16日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联系电话:8453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