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为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根据教育厅《关于举办“建行杯”第九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要求,定于2023年5月至7月举办第九届吉林财经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多举措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创业就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教育力量。
四、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详见附件1-3)。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三)同期活动。
五、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校团委、研究生学院、校友办、信息管理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各学院成立竞赛工作小组,明确负责人及联络人。
六、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方案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8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学校将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七、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2023年3月-6月2日),每个学院报名项目数量不低于学院总人数的10%(包括所有本科生和全职研究生)。
(二)初赛(6月3日-6月12日),组织校外专家对报名材料进行初评,遴选参加复赛项目;
(三)复赛(6月13日-6月19日),组织校外专家对入选复赛的项目进行现场评审,竞逐决赛;
(四)决赛(6月20日-6月24日),组织校外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确定晋级省赛项目。
八、报名网址及要求
(一)报名网址
1.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赛事咨询。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3年5月29日,报名截止时间不得晚于省决赛举办时间。
2.学校创新创业管理平台:http://10.0.4.212/。各团队于2023年6月2日24:00前将申报材料上传。
注意:学生须在两个平台报名。
(二)参赛材料
1.参赛项目创业项目计划书电子版;
2.项目演示PPT。
(三)联系方式
申报比赛的同学可扫描二维码加入qq群,比赛相关通知将会在群里发布。

联系电话:李老师18686614156;时老师13596092844。
九、组织保障
(一)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大赛宣传工作,重点做好动员、团队组建、项目指导、参赛及推荐等工作,积极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大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二)各学院要成立竞赛工作小组,积极督促学生参赛,保证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数。请各学院将竞赛工作小组名单于2023年6月2日前,报送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邮箱cxcy@jlufe.edu.cn。
(三)充分发挥和挖掘校友资源,做好创新创业项目筛选推荐等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四)参加竞赛的项目根据成绩优先入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园。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3年5月26日